当前位置:才华屋 > 校园生活百科 > 艺术 > 关于画廊里面的艺术价值的探讨
手机版

关于画廊里面的艺术价值的探讨

来源:才华屋 阅读:8.56K 次

如果收藏家可以和画商一样,以同样的价格从艺术家手里拿到作品,那么,对于画廊来讲,他们就很难用正常的市场价格来卖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很难提高他的价格。而在拍场上的出价人看来,如果在拍卖上买的价格和从艺术家手里拿的一样,他们一定不买账,所以,拍卖行往往要以低价才能吸引住他们。结果,艺术家的价格顶多就是持平或下降。对于曾经收藏过他们作品的收藏家来说,如果收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几年下来也不升值,反而还贬值,他们也没信心继续投资他的作品。从长远来看,这位艺术家的价格永远只能停留在中间商交易价上,没有办法进入到正常的零售领域,也很难逐年上涨,这种恶性循环现象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里很普遍。

关于画廊里面的艺术价值的探讨

在当今的艺术报道中,大部分新闻媒体都铺天盖地地报道拍卖行情,或许大家早已忘记了,在艺术市场里,画廊才是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或许有些人听到后会觉得可笑,认为艺术家才是这里面的主导者,可是,你错了。实际上,甚至连一些大拍卖行也不得不承认这点,他们妒忌画廊,希望从中分得一羹汤,有的甚至新增加了私人洽购业务(充当中介或经纪人的角色)。在中国,有很多艺术家都试图自己卖作品,觉得自己不需要画商等经纪人的代理,但有很多到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画廊在其中的价值。

就像大多数行业那样,艺术品行业也有它的零售(终端)市场和批发商/中间交易商间的市场。在大多数国家,拍卖行只是整个行业里很小的一部分,属于批发市场(二级市场),也是交易商间相互买卖的市场。而且,从交易量来看,在整个市场中占的比率也不大。通常来讲,画廊之间经常会在这个行内交易市场里相互进行买卖,当然也会在拍卖行里拍作品,但更多的时候,画廊会直接和艺术家合作,把最新的作品推广给零售市场的收藏家。在大多数行业,零售和批发的价格通常相差一半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拍卖行增加私人洽购业务,想挤进零售市场的原因。而且,在艺术品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零售价格控制着批发价,而不像其他行业那样,由批发价决定零售价。在艺术品行业,价格是由藏家最终愿意出的价来决定,而不是由艺术家直接决定的。其实,像达明恩·赫斯特这样的艺术家,他的那些圆点作品可以达到如此疯狂的价格,主要是因为一些行业里的明星画廊包装和热捧他的作品,最后有买家愿意买这个账。

在中国,整个艺术品行业的发展机制还不成熟,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画廊到藏家的收藏体系都能反映出来。即使最近外媒的报道说中国艺术市场交易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只是一些不真实的拍卖数据,虽然拍卖市场的交易额在国内占了很大比例,但在国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目前,很多艺术家都直接把作品送到拍卖行里,即使是刚创作的新作,也不分青红皂白地送到拍卖市场去拍。一方面是贪婪,另一方面是中国艺术市场的零售部分还没有发展成熟,导致很多中国艺术家都不是按照西方的路子走,没有遵循“传统”的“艺术家——代理商”关系发展。因此,中国的艺术家也习惯性以同一个价格卖给画廊和收藏家。这给他们带来的问题也许是立竿见影的,或者会在若干年后逐渐显露出来。

让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收藏家可以和画商一样,以同样的价格从艺术家手里拿到作品,那么,对于画廊来讲,他们就很难用正常的市场价格来卖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或者很难提高他的价格。或许你一开始会想:这有什么?然而,这个问题最终还是会影响到艺术家和收藏家。试想想,如果画廊不能以零售的价格把作品卖出去,那么,他们往往会选择把作品拿到拍卖机构,而上拍的东西,如果不是艺术家的精品之作,价格有可能比从画家手里买来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画廊为了资金流通,或许为了把资金投资在回报率更高的领域,他们不会介意损失那么一点钱,把作品低价卖了。而在拍场上的出价人看来,如果在拍卖上买的价格和从艺术家手里拿的一样,他们一定不买账,所以,拍卖行往往要以低价才能吸引住他们。结果,艺术家的价格顶多就是持平或下降。从长远来看,这位艺术家的价格永远只能停留在中间商交易价上,没有办法进入到正常的零售领域,也很难逐年上涨。对于曾经收藏过他们作品的收藏家来说,如果收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几年下来也不升值,反而还贬值,他们也没信心继续投资他的作品。这种恶性循环现象在中国的艺术市场里很普遍,我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例子。

这里有一个例子可以分享下,在2007年末,本地的艺术市场开始进入衰退时期,我们买了一位艺术家的一部分作品,而后来得知他的作品给画商和画家都是一个价。当我们要把他的价格调整到合理的市场零售价位时,却发现这个调整过程很艰难,很多买家根本都不买这个账,他们总是会拿拍卖价来讨价还价,最后导致成交的价格又回到了行内中间商价格,我们一开始开的价显然没有多大意义。这还不止,有些大的画廊一下子收了很多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而在市场低迷时,为了资金流通,他们便大甩卖般地把他的作品以低价甩到拍卖场上,这又一次在该艺术家原本就不高的价格体系上增添了污点。其实,像这种情况,我们只能保留着该艺术家的作品不放,安然等待那些画商把手上的货都出完了,才能开始慢慢把价格调到应有的水平上。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建议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和画廊签约,或者在价格还没出现问题时,先规范自己的价格体系。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非常出名的雕塑家,他总是随便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一些媒体或政府机构的人。由于这些人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不足,再加上贪婪等因素,往往急于把作品直接兑现。这就直接导致了他的价格不稳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因此,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都在不断调整和控制他的价格,使他的价格统一起来。到现在,收藏家会来我们这里买他的作品,想出售他的作品的人也会来我们这里,这就很好地避免了在拍卖行低价抛售的局面。另外,在中国,在拍卖行上买作品,拍卖公司不负责保证作品真伪,而画廊为了长久的信誉,通常不会冒险去卖赝品,这对于收藏家来说,也得到了放心的保证。

最近还有一个例子,一位艺术家的儿子联系我们,说想和我们画廊合作。在我们的前期调查中发现,这位画家曾经与另一家画廊合作过。当我们问起是什么原因导致合作中断时,答案让我们惊讶。原来这位艺术家的儿子曾经在那家画廊里工作,很自然地把曾经买他母亲作品的藏家群体都带到了自己家里去买作品,可后来却发现,母亲的作品价格始终停留在那里,而且没有更大的发展,因为没有画廊敢去推广他母亲的作品了,而且,这位艺术家的信誉在行内已经打了个很大的折扣。现在,他开始意识到画廊的价值,于是又到处寻求画廊合作。这种现象在国际上也上演过,达明安·赫斯特抛开高古轩画廊,直接与苏富比拍卖公司合作,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个错误,最终还是寻找新东家代理他的作品。

无论任何一个行业,金字塔的顶端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在传统的投资市场,证券交易商填补了那个位置。相对于中介,他们只是靠收取一定的佣金作为报酬,不会理会太多客户的利益。然而,作为其中的投资者,画商需要管理已投资的库存,这具有一定的资本风险,因此他们会花更多的精力去打理和推广,同时,在做每一个决定时,他们也会比一般中介更谨慎。其实,现在的电子科技十分发达,证券业很多时候都是以电子形式交易,而也是低廉的电子交易佣金使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自己就可以投资股票,不需要任何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这也是过去十年全世界的证券业出现泡沫的起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后来金融危机爆发的因素之一。虽然我希望这种现象不要出现在艺术市场上,然而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导致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加上整个中国艺术市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代理制度,但我相信艺术市场会经历一次真正的洗牌,这是市场规范化的必经之路。

在艺术市场,画商不但要为他们推广的艺术家负责,还要为收藏他们作品的收藏家负责。如果画商没有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对待艺术家,合同结束后他们会选择更好的画廊合作;如果画廊因信誉等原因使收藏家不高兴,他们会不再跟画廊买作品,这还不止,画廊的名声也将受到影响,这才是首要的。总的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逐渐细化,每个领域都有专业的人员在负责,艺术家主要的职责是创作优秀的作品,拍卖行的职责是协助买卖双方完成二级市场的作品交易,并从中抽取一定佣金,而画廊除了要发现艺术家外,更重要的是推广其代理的艺术家,让更多的收藏家发现和理解其作品,而且,画商通过签约代理其作品,对该艺术家的价格起到掌控作用,为其价格体系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为艺术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画廊能否成为艺术创新孵化器

图表资料

核心提示

拍卖行一支独大,画廊先天不足长期处于弱势

管理缺位,规则缺失,高税负下画廊举步维艰

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应进一步将市场的基础向画廊归位

面对高歌猛进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和庞大的艺术品消费潜力,作为艺术市场最基础的细胞,刚刚起步的画廊业本应迎来一个快速成长的春天。然而,春天还 未降临,强势的拍卖业、混乱的私下交易、缺失的市场规则、羸弱的艺术消费却让画廊业深感冬的寒意。是甘于弱势,听任市场风吹雨打,选择激流勇退?还是坚守 主业,重塑艺术生态,承担起艺术创新孵化器的重任?

先天不足,树未长成果已被摘

2000年左右首次在我国出现之前,画廊在西方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2006年后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画廊开始大规模出现。来自北京市画廊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拥有画廊1560家,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不同于荣宝斋等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字画商店,现代画廊不仅是艺术品的交易场所,同时还承担着发现、培育以及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市场功能,是艺术创新的价值发现者和孵化器。全世界绝大多数知名艺术家、艺术潮流和价值趋向都是通过画廊的代理和展示平台广为人知的。

但是在我国,画廊的地位和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数据显示,2011年,来自画廊、艺术经纪及艺术博览会的总体成交额约为351亿元,占全部艺术品2108亿元总成交额的16.6%。如果以纯画廊计,估计占比仅为个位数。

一个众所周知的因素来自于拍卖行。“与国外先有画廊等一级市场后有拍卖行二级市场不同,国内画廊业起步的时候,拍卖行已开疆拓土多年。由于历史 断档的原因,先朝的大量书画散落在民间个人手中,不需要通过画廊,直接借用拍卖的力量就能寻找到价格标准。”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告诉记者,中国画廊的 发展可谓是先天不足。

在西方的艺术生态中,艺术家由画廊培育出来,与画廊直接合作,由画廊逐步推广到相关基金会、美术馆或拍卖行,拍卖行不能直接从艺术家手中拿作 品。每个市场主体都会遵守这一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中国则完全不同,“拍卖行非常强势,掌握了艺术品定价权和渠道话语权。由于拍卖行已经形成相当的垄断地 位,画廊更加失去了孵化土壤,功能逐渐被拍卖行取代。”雅昌艺术网总经理朱文轶指出。数据显示,国外拍卖行与画廊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国内双方占比 则为4:1。

在站台中国画廊艺术总监孙宁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大量的投资客,而不是收藏者,对前者来说最重要的投资指标是价格,而不是像传统 藏家那样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艺术家、画廊的各种关系,同时拍卖行公开透明的市场价格认定系统无疑更符合投资者的需求,导致多数交易会在拍卖行实现,而不 是在画廊。

应该说,画廊与拍卖行同为艺术家服务,前者是挖掘价值的场所,后者主要功能是作品变现,是发现价值的场所,两者在艺术品链条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合理的艺术生态是先有画廊的挖掘,后有作品价值的发现,现在的问题是反过来了,是作品先通过拍卖体现价值,而后画廊跟进,追逐作品拍出高价的艺术家,这 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必须得到改变。”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周表示。

如果说在艺术市场中画廊是栽树的,那么拍卖就是摘果的。中国画廊业这棵小树还没有长大,就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残酷竞争。“这就相当于一个孩童刚学会走路就要让他参加比赛一样,挑战就在眼前,跑与不跑都很艰难。”程昕东感叹道。

举步维艰,亟待摆脱亏损困境

市场的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也影响到年轻艺术家的选择,他们更愿意投向拍卖行的“怀抱”。对年轻艺术家的挖掘与培养往往要花费画廊大量的时间和财力,一旦他们成功了又会越过画廊直接与拍卖行直接合作,使画廊陷入“得不偿失”的境地。

站台中国长年致力于挖掘、推广年轻艺术家。成立8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助艺术家进行创作,“前几年一直在亏损,就拿办展览为例, 包括展览、运费、宣传、广告、画册在内,每年至少要花费二、三百万元。”孙宁告诉记者,直到近两年,长期合作的一些画家开始展露头角,作品逐渐被市场认 可,画廊才基本能达到收支平衡。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受艺术市场整体调整的影响,国内亏损并勉强处在维持及半歇业状态的画廊约占画廊总量的35%,而处于盈利状态的画廊大约只占7%。

“很大的问题出在税收上,高税收不仅让画廊经营艰难,也导致画廊为生计进行私下交易、偷税漏税等情况普遍发生,进一步降低了行业的市场信任 度。”据刘双周介绍,对一个年营业额在80万元以上的画廊来说,至少要交3种税,即帮艺术家交个人所得税,将画卖掉后按营业额交纳17%的增值税,剩下的 净利还要交企业所得税,各种税负累积下来将画廊利润挤压得所剩无几。

不同于拍卖行的“中介”定性,国内画廊业的身份一直未能解决。“依据相关规定,画廊无法做为独立经营主体进行注册,只能以工艺美术商店的名义注 册,这就意味着画廊要与单纯的书画店一样以营业额交税。”刘双周分析,税收上升导致艺术品定价增高,产品没有竞争力,成交率自然就大打折扣。画廊缺乏盈利 空间,其本身应该具备的培养、发掘艺术家的功能更加无法发挥出来。相比之下,国外的画廊往往会享受到低税甚至免税的政府扶持政策。

在程昕东看来,国内画廊之所以不能得到艺术家的信任也与画廊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有关。画廊市场良莠不齐,很多画廊缺乏足够的艺术品鉴定、评估方面 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运作能力,不具备将艺术从业者成功包装的能力,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加上行业本身缺乏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很难得到市场和 艺术家的认可。“有的画廊自己都分不清艺术品的真伪,怎么可能被创作者和藏家信赖?”程昕东说。

事实上,资源缺乏、资金有限、诚信缺失、产品同质、品牌不彰等弊端在国内画廊业普遍存在,有相当一部分画廊已经沦为纯粹展示与售卖的“门市”,从事“寄卖”书画等低端交易。

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的轮番炒作下创出不可思议的天价,而后又随着市场转淡而价格暴跌。市场的剧烈波动已经让年轻艺术家看到风险所在,他们很多人现在开始愿意踏踏实实地在画廊中起步。

打好地基,画廊与公众才能日久生情

在由艺术家、画廊、拍卖行、收藏家、投资者等角色构成的艺术链条中,画廊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画廊是艺术品市场最基本的经济细胞,“画廊不 强,艺术品市场就会缺钙”。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大众消费者,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没有画廊为主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家的鉴别、培养和推广,就没有新艺术家的涌 现,市场就没有新鲜血液的接续,就没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

“画廊业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主体形态,却始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处于被边缘化位置。画廊业是一个行业而不仅仅是店铺集群。”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应进一步将市场的基础向画廊归位,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战略。

程昕东认为,缓解画廊业整体经营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管理缺位、标准缺失的问题。“要在艺术品市场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明确管 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规范交易秩序,建立市场诚信,为画廊发展提供规范公平的竞争环境。”程昕东同时强调,要把艺术消费与单纯的物质消费品区别对待,要 通过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国家收藏体系、推动画廊国际交流等措施给予画廊必要的扶持。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画廊同时具有面向大众普及艺术,提高审美水平和国民素质的宣传教育功能,是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基础培育者和传播者。

“好的画廊必然要密切大众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让每一个展览都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艺术审美和思想启蒙。”在程昕东看来,只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介入中国的画廊业,使大众通过画廊对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整个艺术品市场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基础。

“艺术市场当前的问题是高端发展太快,中低端市场很混乱,这样的市场是畸形的。要通过重新理顺画廊业运作系统的契机,构建科学的艺术家培育体 系、艺术品流动体系和艺术品鉴定与监管体系。”朱文轶把它比喻为一个“艺术行业打地基的工程”,“要一层层从下往上架构,一步步把行业标准和规范树起来, 市场发展才能更牢更稳,才能真正打开艺术品的大众消费之门。”

不可否认,画廊离今天中国人的生活还很远,很多人甚至从未进过画廊。“信息不对称是大众消费与画廊之间的最大障碍。”孙宁说,“我们希望告诉消 费者,画廊不只是卖画,更多还是展示的平台。希望公众能更多地走进画廊,看多了,了解多了,有兴趣了,自然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从中找到自己喜欢和收藏的方 向。艺术品消费一定要走这样一条日久生情的路,被投资所充斥,只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本报记者温 源 本报通讯员 张胜通)

中外画廊一览

法兰西画廊

法兰西画廊在选择画家时,坚持人品和作品至上,并能长期合作,接受具有突出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潜力的现代画家。每年在自己的画廊举办8至10次画 展,每次画展重点推出一名画家。70多年来,仅选定28位画家。法兰西画廊每年与世界各国的一流画廊合作或在重大的国际大展上安排个人画展或联展。画廊对 每位画家的作品都严格遵守“年年递增”“每年必增”的价格规则。

怀恩伍德艺术区

怀恩伍德艺术区是紧邻美国迈阿密市中心的一处特别区域。这里聚集了70多家艺术画廊和创作室。在方圆几公里的艺术区内,世界著名的室外艺术家在建筑物墙体、围墙甚至垃圾箱上作画,创作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涂鸦作品,使这里成为世界最大的室外艺术区之一。

亚洲艺术中心

亚洲艺术中心成立于1982年,迄今即将迈入第31个年头,在北京及台北皆有展示空间,始终秉持着以“眼光、诚信、专业”为永续经营的理念,来 发掘及推广优秀的艺术家,并以呈现最高质量的艺术家创作和展览为首要原则,进而建构一个高水平、多元化和精致化的国际艺术平台。

艾米李画廊

艾米李画廊,原名对画空间。2008年创建于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致力于推广传播当代艺术。画廊与众多优秀艺术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举 办六至八个涵盖多种艺术媒介的个展及研究性群展。画廊会定期邀请海外重要艺术家合作,搭建中外艺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画廊风格,同时还越来越 多地关注和支持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wu.com/xysh/yishu/rzek8n.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屋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14756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