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屋 > 校园生活百科 > 观后感 > 小学国学《三字经》观后感
手机版

小学国学《三字经》观后感

来源:才华屋 阅读:1.79W 次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自“西学东渐”后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整理了三字经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小学国学《三字经》观后感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三字经读后感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wu.com/xysh/guanhougan/6ewj6z.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屋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14756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