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才华屋 > 办公行政文 > 报告 > (通用)情况调查报告
手机版

(通用)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才华屋 阅读:6.58K 次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情况调查报告

情况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我们对身边生活情况的观察,经过我们小组讨论后,我们发现: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研究。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发放以我们各地的同学为主,有广东省的,有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学,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学当中所做的调查,且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600~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比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数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学生,1000以上的主要来自城市。调查中发现,消费额受最大影响的是家庭的经济条件,学生的消费额基本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时,消费额又与学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联系,同等家庭条件的学生在城市的消费普遍要比在郊区的学生的消费要高出100~200元。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400~5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

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4 .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调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我们的独立程度远不如国外大学生,这值得我们去反思。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5.课外兼职打工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有打工挣钱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约六成的学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经历。其打工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以挣钱为目的的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边的问题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给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担。

6.恋爱支出方面

现在大学生恋爱是个普遍的现象,不过由于我们在理工科学校,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所以恋爱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综合性大学等男女比例较均衡的同学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恋爱的双方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特别是男方在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时,无论男女双方都表示恋爱后的消费明显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费增加额一般比女方多。

7.消费心理方面

我们觉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学生的消费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63%的人消费都首先看质量,其次是价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数只有不到10%,且10%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太大的偏颇,在消费中还是很理性的。

8.理财意识和能力方面

结果显示, 71% 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让这种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见现在大学生对理财能力尚有相当的欠缺。

四. 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 1000 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五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45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36 名女生中, 66 % 饮食费用在 40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60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7 .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

例如,调查中发现,有 近四成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而且那些作过兼职的同学里面,多数是为增长社会经验,或是为了挣零花钱,真正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或想在经济方面独立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 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

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2,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3,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七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

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由于我们本身也属于大学生群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本次调查研究难免有疏漏之处和一定的局限性,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情况调查报告2

一、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1、青少年成人意识强烈,但往往很多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不了,遇到挫折就无法接受,网络给其提供一个保护“屏障”,他们利用网络去躲避;

2、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与孩子在现实认知上有很大的差异,导致青少年叛逆,在家庭存在中得不到满意度,于是去网上寻找存在感;

3、沉迷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下降,学习下降更加沉迷网络游戏;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求知的广阔校园,通过信息提供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宝库的渠道;

2、有助于拓展视野,加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内在潜能,展现自我;

三、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网络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要,但网络也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使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

1、在认知方面,网络的信息量刷新过快过多,对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方式会有一定的影响,想象的生活过于虚幻;

2、长时间面对电脑,影响青少年身心的正常成长、生理机能失调、近视等;

3、青少年涉世未深,不懂得拒绝不良的网络信息,而不良的网络信息会对青少年的世界观形成才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4、沉迷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产生厌学逃学等不良行为。

四、应对策略

1、家庭早期干预

多于孩子沟通、交流,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帮他化解,多抽时间与孩子谈谈心,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迷失自我,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心关心他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多表扬和鼓励,只有孩子家庭近了,才能远离网络;

2、学校早期教育

不但要家庭纠正,还需要依赖学校的.教育,青少年呆学校的时间较多,除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成长,老师应多关心学生,发现学生早期的不良上网行为要及时阻止,做好教育疏导等思想工作;

3、社会的共同责任

人离不开社会的成长,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需要动员全社会人士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爱护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网吧经营者也需要严格知法守法,做好社会责任人的第一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保障青少年健康茁壮的成长。

情况调查报告3

1、你喜欢老师用哪些方式来评价你的作文?

问卷调查显示:20.1%的学生喜欢老师开辟“习作展示区”,贴上你的习作或装订成习作集;50.8%的学生喜欢老师创设情境,开展灵活有趣的作文评改活动,如“作文侦察队、作文医院”等;25.1%的学生喜欢老师现场(课堂)评价;3.9%的学生喜欢老师等级评价。

调查这一内容,想了解学生喜欢老师用哪种评价习作的方式。改进习作评改方法。

浅析以上状况存在的原因:

一、习作态度消极。

(一)老师指导不力。

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些什么和怎样写。而是喜欢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练意志力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和表达。

(二)学生生活单调。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毕竟相对落后和闭塞,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习作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对习作产生一种恐惧感。

2课业负担重,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由于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老师在学生身上不断加大作业量,学生整天忙于写作业,身心疲惫,感情麻木,没有时间玩,更没兴趣研究习作,老师布置了习作大多是简单草率,应付了事,这样习作水平肯定不是非常理想,从而导致习作信心不足,所以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同学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根源还是在于会不会的问题。

(三)家庭环境影响。

社会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早已证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关。一般来讲,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教育上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特点是日工作时间长,使他们难以兼顾孩子的学业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指导不力,更别说习作指导,庭指导不力。

(四)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

1、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理念偏落后,他们大多认为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一说起买课外书,买的是优秀作文,阅读内容单一,导致随迁子女阅读兴趣缺乏。受电视、游戏影响,阅读时间也少。再加上家长也很难起榜样作用,随迁子女难以养成阅读的习惯。综合多方面原因,随迁子女课外阅读量少,难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阅读量,也间接地影响随迁子女的习作水平。

2、生活积累少,习作素材缺乏。

随迁子女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生活单调,对生活缺少必要的有意识的观察,不会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写作素材,不善于选择习作材料,缺少感悟,习作素材缺乏。

二、对待习作评语冷漠

老师评改习作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老师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师“体无完肤”的评改又往往很容易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根本不接受教师的评改意见,把评改意见当作“耳边风”,教师的评语常常是:语句通顺、故事完整、有感情、有错别字等老一套通用语言,根本不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修改的激情。每次发习作本下来,学生只顾分数,再加上教师批改习作的标准高,学生习作只能得70几、80几分,永远没有进步,长此以往,学生厌倦了习作,把习作当成眼中盯,考试时干脆不写。

三、习作赏析评价目标不明确。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

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而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还小,不会改。重点指导学生习作、构思、选材、立意等方面,而却忽视了习作评改方法的教学,挫失良机,让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习惯,也加重了老师的劳动负担。

四、习作评改方法单一。

习作评改方法单一,教师没有针对学生喜欢的评价习作的方式来评价,打消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几点思考:

 1.要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习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切忌枯燥无味的写作知识讲解。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学会收集素材,真实快乐的表达。

2.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指导他们学会习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一定要用心去观察生活。一句话,不会观察,就不会习作。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是学习习作的基本功,学会观察是写好习作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洞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习作的条理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在做有序记录。也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观察、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点之处加深印象,更用利于学生写得具体,写得详实。教学生做有心人,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把它当做素材积累下来,并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简单、或详细地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出很多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没东西可写了。

3.要培养学生阅读感悟,注重积累为我所用。

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只有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还要养成阅读课外书籍和背诵的好习惯,因为语言积累不能靠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要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更要有深刻而牢固的记忆。

4.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习惯。而作为学生往往是写完后交上,没有想过修改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中年级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可见,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不会修改习作也就不会写习作,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是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人写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学生亲自修改习作时,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在反复动脑修改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思维,使表达、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自己受益。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要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长期训练,逐步培养。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修改,让每一个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要改善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让教学适合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比如把习作课上成劳动课、美工课、表演课、唱歌课等,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习作课才会上得更丰富多样、更精彩别致,才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习作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教师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他们的习作教学之路。

【内容导航】第1页:小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第2页:小学生习作情况问卷调查表

为了了解同学们在习作方面的有关情况,以便老师更好地指导同学们学习习作,请同学们认真选择与自己真实情况相符合的答案。

1.你喜欢写习作(对习作感兴趣)吗? ( )

①很喜欢写作文 ②老师要求的写,不要求的不写 ③不喜欢写,一写作文头就疼

2.你会认真翻阅老师对你习作的评语吗? ( )

①每次都认真读 ②有时读 ③不太在意,随手翻翻 ④从来不看

3.针对老师的评语,你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吗? ( )

①很认真修改 ②只修改一些错字 ③不修改

4.你希望同学对你的习作进行阅读并赏析评价吗? ( )

①希望 ②无所谓 ③不希望

5.你愿意对同学的习作进行阅读、赏析、评价吗? ( )

①愿意 ②老师安排就赏析 ③不愿意

6.习作前,你会认真审题、写提纲吗? ( )

①会 ②有时会 ③不会

7.习作前,你是否有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 ( )

①常常是这样 ②有时这样 ③偶尔如此 ④从不这样

8.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

①没有 ②老师布置才写 ③有时兴趣来了就写 ④经常写

9. 你喜欢习作的原因是: ( )

①习作能让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②对习作非常感兴趣 ③老师、家长的鼓励

10、你不喜欢习作的原因是: ( )

①习作很难 ②对老师出的习作题目不感兴趣 ③老师给的习作等级(分数)低

④不太喜欢上课的老师

11.你觉得习作难写的原因是什么? ( )

①没有东西可写 ②缺少好词好句 ③肚里有话表达不出 ④习作题目缺乏新意

12.平时,你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吗? ( )

①观察很仔细,记得很清楚 ②知道,但印象不深 ③不太留意

13.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你会怎样做? ( )

①告诉别人②记在日记本上③动脑筋想一想④过了就过了,没放在心上

14.你喜欢老师用哪些方式来评价你的作文? ( )

①开辟“习作展示区”,贴上你的习作或装订成习作集。 ②创设情境,开展灵活有趣的作文评改活动,如“作文侦察队、作文医院”等。

③其他方式 (自由填写)。

情况调查报告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人类生活越来越密切,上网已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生更是成了这股潮流的主力军,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因此,上网成为摆在青少年面前的双刃剑,人们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由于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总是不加选择地上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电脑真正为我们所用。就要从上网开始研究。以下是我对中学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的结果:

(一)中学生上网问题存在的原因

中学生上网问题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复杂混和而成的。

1.自身方面的问题。中学生处于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当中,青少年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乐于尝试,并且容易上瘾。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些网吧老班为了赚钱,根本不管上网者是否未成年人。学校管理不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不到位。文化稽查部门对黑网吧的管制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网吧钻了空子,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二)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而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9.5%的家长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三)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应该承认,网络对学生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主要表现在:可以拓宽知识面;“网络世界”的出现,使学生的生活空间,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打字速度快,盲打水平高;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中学生上网存在很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影响学业。中学生上网大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和点歌等,这些娱乐方式对中学生很有吸引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常常身不由己,情不自禁,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不能很好地休息,上课无精打采,有的即使上课时也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有的为了上网甚至旷课、逃学……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影响了学生的大好前途。

2、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

3、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吸烟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还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费,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易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4、诱发中学生犯罪。为了解决上网费用欺骗家长钱财或者抢劫小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浏览不健康的网站,都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解决中学生上网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加强各方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加强政府管理。要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对非法网吧只是罚款了事,更不能就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制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情况调查报告5

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某大学,45%的男生和51%的女生已经或即将坠入爱河;其中文科专业大学生恋爱率最高,工科专业其次,理科专业最低,七成理科生选择“不谈恋爱”。

据该校学生会调研中心负责人郑新介绍,去年12月,学生会在学校人文学院、航海学院、建规学院等15个院系1281名大一至大三的在校生中发放“恋爱率和幸福指数”实名调查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1150份。

调查显示,新闻、人文、法学等文科院系学生恋爱率达60%,管理、经济等理科类院系学生恋爱率仅为31%。大三和大二成为最容易发生恋情的时间段,恋爱率分别为54%和52%。目前已恋爱的学生中,近九成认为爱情让自己“更加幸福”。

该校人文学院大一女生小王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还没有男朋友,但自己对校园爱情十分向往,认为学生时代的感情更加真挚和单纯。

“恋爱虽美好,但是由此产生的额外开销太大,刚进入大学不久,还是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安心做‘学霸’比较好。”该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一学生小谭表示,今年十月,寝室的一名同学恋爱后,和女朋友逛街、吃饭、打电话、买礼物等支出每月近千元,每到月底就开始狼狈的借钱度日。

“大一学生刚进校需要适应环境,大四学生忙考研和就业,大三和大二就成为了校园恋情的高发期。”武汉理工大学某部门负责人表示。

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雷五明表示,对女性而言,情感上的`成功更能够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即使在“学霸”云集的高校,女生也比男生更容易坠入“爱河”。但爱情并不是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个人发展与成长更为重要。?

情况调查报告6

一、调查背景

网络时代日新月异,涌现出诸如qq、人人网、博客、微博等新的社交形式。伴随着社交网络载体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打电话与发短信,而有了更多更新颖的选择。20xx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该应用程序不仅支持在线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还满足了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

微信通过其最具特色的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白的文叙述衍生的生疏感,同时借助网络传送,突破距离的限制。除此之外,微信运用最新的位置基础服务功能,使用户不仅能够基于原有qq,人人等交际圈保持与旧友的联系,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好友,还能摇一摇,搜索到附近陌生用户,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基于微信在促进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和独具一格的特点,我们组着重调查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情况。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这一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和在促进人际关系交流方面的作用,并对微信中个别功能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

三、调查方法

采用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四、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我们组共在网上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28份。只要通过每位小组成员的qq好友邮箱、人人网好友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以及刚刚离校的大学生。被调查对象问卷填好以后主动收回,并对各题各选项进行分析总结。

五、调查意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微信成功集成了现有通讯方式的众多优点,突破了单一通讯工具的局限性,很快为大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微信的娱乐性等功能又具双刃剑性质,可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状况,了解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生活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提供借鉴,并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引导提供基础。

1、帮助大学生及早规避风险

微信因其处于新兴状态因而其很多特点不能及时突出的显现。鉴于这一原因,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微信在使用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会对使用者造成什么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及早去调查探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它的优缺点,以对其发展作出预测,使大学生能够尽早认识到微信的优缺点,进而及时趋利避害,以免其对自己造成更坏的影响。

2、有助于探究大学生使用微信时应如何趋利避害

然而每个通讯媒介都有其利弊,微信虽然是基于现实的qq好友、手机通讯录建立起的人际关系网络实现即时通讯,但其本身具有强烈娱乐性,这难免会吸引使用者过度投入和沉浸而不觉,对其现实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相对较为活跃的社会消费群体,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较快速地接受新兴事物,对微信这一携带着娱乐因子的新生事物,有可能因为众多原因而不能恰当对待,对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对于陌生人好友所传递的信息,如不能提高警惕,加以甄别而轻易取信,即便是极少数的个体,其造成的危害也可能是极其严重的。

六、问卷分析结论

结合本次网络调查过程,我们发现大学生接触不同聊天工具的动机方面大多是源于好奇和从众心理,期望在对原有通讯的补充辅助基础上,实现信息交流的真实可感,满足社交娱乐需求,派遣无聊寂寞情绪。但是,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学生在微信的使用和所受的影响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此,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基本状况

(1)微信使用人数比例根据第5道题的数据,高达54%的人表示正在使用微信,说明大学生现在已在使用微信的人数较多,占一半左右;有32%的人虽然未使用过微信但其朋友在使用,还有10%的人虽未使用但对其感兴趣,仅有4%的从未了解过微信,a、b、c三项总和高达96%,这样看来,微信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2)使用微信时长从第9题的统计数据来看,使用54%微信的群体中,每天在线6小时以上的比较极端的使用者就占到了8%,4到6小时的占到了11%,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微信使用者每天在线的时间超过了2小时,可见大学生面对微信没有较好的自制力,这无疑给我们大学生发出了一个红色警报。

(3)使用微信的原因结合第17题的数据,有40.38%的同学希望节约话费流量费,154%的同学出于自己的好奇心,很大一部分同学表示使用微信是为了通讯,这说明微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主要充当的'是一种新潮的社交娱乐工具。

2、微信的使用对大学生的影响

(1)日常生活方面

关于微信在生活学习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要以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长和目的为基础,我们已经知道,将近一半的微信使用者每天在线时间高达4小时,将近一半的人是希望通过将微信当做一种新潮的社交娱乐工具。数据不会说谎,大学生使用微信这一新潮的通讯娱乐工具,在满足自身娱乐、通讯等需求的同时,由于对微信没有较好的自控力,加之微信本身的一些特点,也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不少的困扰,而且造成困扰的程度比较严重,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调整的。

(2)交友方面

我们认为大学生身边的朋友会对其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因为通讯的双边特性,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交流方式时常会考虑到自己身边人是否在用,自己是否能利用所选工具交往到更多的人。

此外,微信会影响大学生与朋友的交流方式。由于使用微信语音通信功能的人为数最多。视频通信也占据了不少的比重。而这两种都是微信相对于其他通讯软件来讲比较新颖的功能。这些新功能的出现给了大学生更多可选择的交流方式。因而大学生可能会由传统的文交流逐渐向语音交流,视频交流倾斜。

微信作为一种新潮的通讯娱乐工具,能够满足大学生对高科技技术产品的积极尝试与追求,其本身的功能也能够满足大学生对社交娱乐和通讯等需求,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无可厚非;但是,面对微信,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应该控制使用微信所占的时间,更不能沉迷于微信的社交娱乐功能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我们建议,大学生应该对微信等这一类的事物树立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我们应该利用它通讯、交友、娱乐等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精彩,而非让微信主导我们的生活,在微信的使用中,严格控制使用微信的时间是必需时时自我提醒和约束的。

情况调查报告7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计算机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计算机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认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认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法,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4.5%,1301元以上的占5.5%,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见大学生平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消费的主要形式,15%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消费,64.5%的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货商场,14.5%的学生会选择专卖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则大多数选择小商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消费形式也日渐增多。

5、理财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13%的学生则有隔三差五的记账习惯,只有2%的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大部分学生还比较理智。70.3%的学生是一边花一边打算,12.3%的学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学生能省就省,5%的学生则会全部计划好再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面对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学生花钱也相对随意。

6、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

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会还价的。53.7%的学生会尽量把价格压到最低,会大概还价的占30.4%,还有7.3%的学生是看情况而定的,重来不还价的占8.6%。现在商家一般会把价格标高,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懂得适当的去还价,这样买东西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7、消费时产生的顾虑

消费时总会存在一些顾虑,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价比,15%的学生会考虑资金的问题,10%的学生也会考虑商品的时髦度,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学生会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拥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现象也少了。

8、消费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76.7%的学生表明在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消费,12.3%的学生会看心情去消费,9%的学生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消费,2%的学生则会选择打折促销是去消费。面对诸如“光棍节”商品疯狂打折季,85.2%的学生选择了看当是有没有需要的态度,7.3%的学生会选择冷静观战的态度,还有5.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购物欲望,2%的学生则选择疯狂购物,在所不惜。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成熟。

结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在就有关大学生消费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

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情况调查报告8

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务工的浪潮,农村留守妇女的队伍逐步扩大,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注意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掌握了解我县留守妇女的现状,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县妇联于20xx年9月,对全县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深渡镇,小川乡,上丰乡,新溪口乡,璜田乡,富堨镇,森村乡等7个乡镇的'181名留守妇女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的留守妇女占32。6%,初中文化的占60。4%,高中文化的仅占7%。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弱,没有一技之长,这成为她们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2、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调查对象中,近52。5%的留守妇女除了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外,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面对烦锁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她们身心疲惫。有妇女说:"有时上山干活回来,脚都懒得洗,饭也懒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觉。"

3、留守妇女与丈夫沟通交流少。调查中发现,为了节省开支,长期外的丈夫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几年都不回家,电话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家庭只有遇到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修建房屋等重大问题时才会与丈夫电话沟通。长期的缺乏感情的交流,36。7%的留守妇女认为长期的远离已经影响了夫妻间的感情,其中20%的妇女感觉与丈夫的感情明显变淡了。

4、留守妇女对小孩培养教育不够。由于留守妇女的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家务事繁重等原因,36%的留守妇女对孩子培养教育倍感吃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造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现危机。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璜田乡一妇女说丈夫在外打工,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了第三者却又不离婚,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不再承担"养家"义务,把苦难留给她一人承受。

三、对策建议

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各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时,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指标和经费上向女性倾斜。

3,大力发展女性经济。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脏活累活都不怕,针对她们这些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副业生产,如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手工业等;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另外,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之路。这样,她们的非农收入增加了,经济情况改善了,生活状况自然就会得到改善。

4,创新开展文娱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让她们通过读书等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要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情况调查报告9

3月16日,县政府办组织县水果流通办对20xx年全县橙类水果种植、销售情况及造成销售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橙类基本情况

橙类是我县较早引进的水果品种之一,目前种植的主要有新会橙、红江橙和少数的脐橙。新会橙于1972年从广东新会引进,果实园球形或短椭圆形,蒂部稍小,果顶有印圈,成熟时果面橙黄色,光华具有光泽,果肉橙色,可食率72%,汁多细嫩化渣,果汁含量51%,每100g果汁含总糖12~14g,含酸0.2~0.4g,蛋白质0.8g,维生素c54mg,并富含黄酮、柠碱和膳食纤维等特殊营养物质,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红江橙果实园球形,单果重130~150g,成熟果果皮橙红,光滑具有光泽,果肉橙红色,肉质柔软,汁多细嫩化渣,果汁含量53~64%,可食率68~77%,每100g果汁含糖12~14g,酸0.84g,维生素c58mg,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脐橙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果顶有脐,着生着一个次生果,果实无核、味甜、肉脆、清香、化渣,为柑橘类的上上品。可食率达74%,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可溶液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最高可达16%,含糖10.5%~12%,含酸0.8~0.9%,固酸比15~17:1。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

全县橙类种植6.29万亩,主要在恭城镇、莲花镇、平安乡和西岭乡种植,品种以新会橙为主。预计年产量可达6.72万吨。20xx年实际产量60998吨,其中恭城镇全年产量16500吨,莲花镇10169吨,栗木镇1760吨,嘉会乡3940吨,西岭乡8002吨,平安乡17927吨,龙虎乡2110吨,观音乡565吨,三江乡125吨。

二、销售情况

截止20xx年3月13日,全县已销4086吨,剩余56912吨。其中恭城镇已售500吨,剩余16000吨;莲花镇已售169吨,剩余10000多吨;栗木镇已售960吨,剩余800吨;嘉会乡已售788吨,剩余3152吨;西岭乡已售502吨,剩余7500吨;平安乡已售677吨,剩余17150吨;龙虎乡已售460吨,剩余1650吨;观音乡已售5吨,剩余560吨;三江乡已售25吨,剩余100吨。(备注:截止20xx年3月20日,全县已销4585吨,剩余56413吨。)

普通橙销售不畅,且价格普遍较低,在0.7~1.3元/公斤之间,比20xx年略有下降(约下降0.2元/公斤),而品质较为优良的脐橙价格在1.6元/公斤左右,销路比较好。

三、橙类水果销售不理想的原因

一是普通橙子品质不优,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其他水果品种增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是柑橘销售后期出现市场销售疲软;四是去冬今春天气阴冷也对水果销售有很大的反作用;五是由于价格较低,果农待价适销。六是部分果农有坑商行为,对县水果流通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橙类水果销售困难问题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手续,继续做通行证发放工作,及时提供水果销售信息。

二、水果销售的状况主要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加强与水果销售大户的联系,通过他们掌握外地市场的销售信息,引导果农适价及时销售。目前水果因存放时间长及气候等原因,品质正在下降,要防止贮藏时间过长而使水果变质的情况出现。

三、抓住信息变主动,市场走向大流通。在建立自己的网站的同时,加大与全国信息中心的联网,链接全国同行网站,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加强对我县水果品牌的宣传,鼓励我县果商规模经销,组织、引导更多的外地客商到我县收购经销水果。

五、把我县的`椪柑、沙田柚、橙子的上市时间、产量、品种特性、营销环境等编制成小册子,直接发送到在搞椪柑、沙田柚购销的客商里,吸收他们在收购恭城椪柑、沙田柚的同时,积极到我县开展橙子购销活动;主动收集收购商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以便跟踪联系。

六、要加强水果流通秩序治理,加大对水果纠纷的处理力度,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和市场欺诈等行为,绝不能欺骗外地客商,切实维护客商和果农的合法权益。

七、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搞活水果粗、深加工,切实提高水果附加值。

八、抓质量促流通。加大水果种植结构调整,推广优良品种,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尽早做好防止农户喷施农药和药物残留超标,进行根外追肥壮果等工作,提高果实品质,争取我县今年水果增产增收。

情况调查报告10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背景:随着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职专生校外租住现象越来越普遍。职专生为什么不住学校公寓,要在校外租房住宿?学校对校外租住现象怎样看待?如何管理?为此,我们开展了广泛调查,掌握了职专生在校外租房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出了客观分析。

在一所普通小学的四,六年级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分别抽取了三年级1个班53名学生,四年级4个班220名学生,六年级1个班52名学生进行调查,总共6个班325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25份,收回325份,有效问卷297份,其中男生问卷154份,男生问卷中三年级32份,四年级107份,六年级15份.女生问卷143份,女生问卷中三年级11份,四年级113份,六年级19 份。

(二)调查时间区间:xx年9月10日至xx年11月10日,共两个月。

(三)调查对象:xxxx县职专职高二年级学生196名,其中男生68名,女生128名。

(四)调查方法:

打暑假工和做兼职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首选。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除了赚点小钱,减轻家庭负担;而且学会接触各类社会人士,丰富社会经验;不浪费空余时间,理论结合实际,也是为今后工作打基础。

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个性。它使我们正确地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中形成健康、积极、积极向上的个性。

1.问卷调查法: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包括月均消费水平,校外租房价格,校外租住原因,家长、学校对校外租房的态度以及学校住宿条件、被调查人性别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

2.访谈法:选取部分教师、家长、学生进行直面访谈,对校外住宿现象和问题做深入了解。

(五)调查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在校外租住的学生数远高于校内住宿的人数,男生高出9%,女生则高出16%,而在家住宿的学生还达不到总数的5%。从学生的愿望来看,愿意在校外住宿的学生达到总数的近30%,且男生高于女生。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手段和通讯交流平台,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然而,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尚不能正确辨别是非丑恶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是否同时得到了快速提高呢?网络建设的确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影响,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我们也不可以盲目乐观的看待网络发展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学生还在网络的认识和使用上都有很大不足,所以关注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十分必要。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校外住宿产生的原因

学生选择校外住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为广泛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在我们学区随机抽取六年级120名学生及其家长和相关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坐谈的方法进行了此次调查。

1.学习的需要。集体宿舍环境太嘈杂,还定时断电,不提供热水。而校外租房环境相对安静,学习生活时间也相对充足,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安排。

2.家长陪读照顾的需要。少数学生由于体质较差、多病,身体不宜受凉,而校外租住可以烧火炕,生火炉,有电褥子,甚至有家长做热饭。

3.自由方便。少数学生由于不愿服从学校统一管理,住宿校外,听音乐、看小说电视、甚至上网等,都相对自由,私人空间大。

4.不适应集体生活。部分职专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或不愿与同学交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或自卑畏缩,脱离群体。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对自身理财能力的评价中,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好的理财能力,73%的人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19%的人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仅仅是一般。认为自身理财能力一般的还是大多数,说明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大学生群体的理财能力一般。

阅读训练过程中应尽量少查词典或不查词典,应把注意力放在关键词、核心词上。设法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阅读时注意力集中,选择难度适中的文章来练习如何运用上下文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必须坚持长期进行各种题材文章的.广泛阅读,培养不断自我总结的意识。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计时阅读的好习惯,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逐词逐句阅读翻译、重复阅读某些段落等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5.节约生活费。有超过六成的职专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他们选择校外住宿,有的自己做饭吃,来降低生活成本。

6.学校住宿条件不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硬件建设跟不上需要,学生宿舍紧张,一般10人一个宿舍,多者12人一个宿舍,过于拥挤,不够卫生。

(二)校外住宿的弊端

虽然校内住宿存在诸多制约条件,但租住校外,却问题不少,弊大于利。

1.容易让学生放纵自我。校外住宿就有机会逛夜市,出入网吧、歌舞厅,睡懒觉等等,不用担心会被老师发现。但缺乏规律的生活,容易使学生坠入“堕落”的深渊,甚至违法犯罪。

2.存在安全隐患。校外闲杂人员多,治安难以保障,被抢劫、被入室偷窃、煤气中毒、交通事故等事件时有发生。

既然青少年特别注意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利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但同时家庭里父母的教导与学校里老师的教导如果存在价值指向上的不一致性(这种情况目前在我国的确存在:老师作为传统的道德训导者与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家庭中父母的价值观实际是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的)这种不一致性增加了青少年的困惑,有时让他们无所适从,兼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发展进程加快,而且快速的知识、科学技术的更替又打破对以往权威和长辈的一味服从,于是一部分青少年就有可能不重视传统的道德教育,他们就可能“谁的都不听” 。

3.疏远同学。在校外自己那个独立的空间处的太久,就容易疏远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降低自己在同学中的威信。

4.早恋。职专学生进入人生青春期,但缺乏自控能力,经不住诱惑,极易产生早恋甚至偷食禁果现象,败坏学风校风,影响自己一生。

三、应对措施

1.加强教育和引导。学校要借助师生大会、团活动、主题班会、家长会等机会,加强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校外租住的弊端,自觉融入到宿舍生活,与舍友建立融洽的关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加自我保护能力。

选择手机时,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2.加强管理。首先把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有机结合,强化寝室纪律,确保宿舍安全卫生,对住校生加以约束和引导,消除消极因素,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楼道安装摄像头,免于老师巡查带来的不便和对学生心理上的干扰。

其次,对于确实因特殊情况需在校外住宿的,要通过本人申请,班主任审核、家长签名,学校主管领导签字的程序,并与学校签订《安全协议书》。学校要制定校外住宿生安全管理方案,登记清学生姓名、性别,房东姓名、地址、电话等信息,采取全程跟踪监管的办法,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学生租住地的居室安全、环境卫生、生活设施等进行摸排清查,力保住宿生安全。

第三,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应达成共识,经常互通信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加快硬件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学生宿舍水电暖、楼梯扶手、门窗玻璃等设施的检查与更换,实行人性化管理,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健康运转,使校外住宿生乐于回校。

职专学生在校内或校外住宿,虽然应视情况而定,不可搞一刀切,但学生的成长过程,大部分还是在校内,所以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最好还是住进宿舍,与同学们过集体生活,不但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也可锻炼他们相互交往的生活能力。

情况调查报告11

一、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手机的使用情况成了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人数众多,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因此,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对于手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本次调查过程中,采用网上设计调查问卷、在线发布问卷、实时回收问卷的调查方式,并利用专业统计软件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学所使用的手机品牌、手机的价位,以便了解其对手机市场的行情。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为手机生产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全面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使用的状况,包括常用品牌、手机价位、每月手机消费费用、更换手机的周期及原因等。

四、调查对象:

所有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方式:

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与电子邮件问卷的形式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利用互联网络,在“腾讯问卷”服务平台上设计问卷,发布问卷,并利用新浪微博、腾讯QQ、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同学们分享问卷。

六、调查问卷:

关于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七、数据结果分析

本次关于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共收集51份有效网络问卷。其中男生6人,女生45人,具体数据如下:

(1)在校大学生目前使用的手机品牌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34%的在校大学生目前使用的手机是OPPO,21.6%的在校大学生使用的是vivo手机。总体而言,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品牌以中端品牌为主,而高端手机产品如苹果所占百分比仅占据总份额的11.8%,由此可见国产机占据了在校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

(2)在校大学生目前使用的手机价位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86.6%的在校大学生目前所使用的手机价位在1000-3000之间,15.7%的在校大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价位在1000元以下,而5000元以上价位的消费份额仅占5.9%。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所消费的手机价位并不高,大学生对于手机的需求并不追求高档,而更倾向于“平民化”。

(3)在校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多长时间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56.9%的在校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而每天使用手机在3小时以下的在校大学生仅占据9.8%。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都很长,一天内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使用手机,可见手机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4)在校大学生一般将手机用于哪些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

该题以多选的形式调查在校大学生经常将手机用于哪些方面,从调研数据可明显发现,在校大学生将手机用于看电影、小说等休闲娱乐的人数最多,用于日常联系的其次。一般将手机用于查阅学习资料的人数比重虽然不算很低,但从数据结果显示可得出:在校大学生将手机用于学习的只是少部分,手机充当的更多的是娱乐消遣的角色。

(5)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的手机平均费用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43.1%的.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的手机平均费用在50-100之间,37.3%的在校大学生手机月平均费用在50以下,而100元以上的仅占据总比值的19.6%,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手机的月消费费用总体而言并不高。

11 (6)在校大学生多久更换一次手机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62.7%的在校大学生都是在2-3年之间更换一次手机,15.7%的在校大学生3年以上更换一次手机,说明在校大学生更换手机的频率并不频繁,但是从2-3年之内更换一次手机的人数最多可以大致推测出,当前市场的前提下,一个手机的正常使用寿命期限在2-3年之间。

(7)在校大学生更换手机的原因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因为手机卡顿以及功能损坏而选择更换手机的人数最多且二者人数相同,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更换手机的原因都是因为手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卡顿现象或手机部分功能损坏,部分在校大学生会因为手机过时而选择更换手机。

(8)在校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最注重手机的什么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最注重的性能、价格及外形,对品牌和服务有一定的关注度,但关注度不高。由此可见手机的性能、价格及外形是决定在校大学生是否购买某一品牌或型号的手机的决定性因素。

(9)在校大学生认为手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重要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86.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手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而认为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重要的仅占据3.9%,由此可见手机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10)在校大学生认为手机的哪些功能应该改善的数据统计分析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手机的内存及运行速度需要得到改善,其次,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手机的音质及售后服务也需要进行改善。因此,足以证明,在当前的手机市场当中,手机的内存及运行速度、音质、售后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善。

八、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可以反映出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具有以下特征:

1、在校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以中端手机为主,价位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且国产手机占据在校大学生手机的主要市场。

12 2、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长,基本都在5个小时以上,且手机一般都被用于看电影、小说等休闲娱乐功能,手机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3、在校大学生每月手机平均消费费用并不高,集中在50-100之间,更换手机的周期相对较长,且更换手机基本都是在手机卡顿、功能损坏等实质性损坏的前提下。

4、在校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尤其注重手机的性能、外形及价格,且性能是在校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决定是否购买该手机的主导因素。

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手机在内存、运行速度、音质及售后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迫切需要进行改善。

(二)建议

1、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征推选出适合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机型,并确保手机价位适中,功能完备。

2、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长,可开发支持护眼功能的手机,使大学生既能够与手机为伴又能实时保护视力。

3、完善手机的自身性能及售后服务,以更加完善的功能与服务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对手机的消费。

九、调查活动总结

本次的市场调查活动总体而言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关于手机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中的地位也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与认识。通过本次实践调研活动,不仅积累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调查还不够深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有限不能代表所有在校大学生的观点,但是我相信有这一次实践经历作为铺垫,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情况调查报告12

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窗口。档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档案管理在一般企业管理中还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杭州XXX朝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公司)档案管理情况如何?是否足够重视?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从管理咨询的角度对XXX公司的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何呢?

意识较强,知识欠缺,重视不够

本次调查对象为XXX公司全体员工,但考虑到人数较多,对广大基层工人采取了抽样调查,其它部门,尤其是后勤管理部门采取了全员调查(不包括出差人员),基本上涉及了公司所有部门。我们统计的调查问卷共238份,有效问卷235份。其中,高层人员3人,占1%;中层20人,占9%;基层212人,占88%。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人,大专以上的114人,约占49%;其余120人为大专以下,占51%。在有些问题的回答上,有的人并没有选择,造成了每题答题人数的不一致,这并不影响调查的有效性。

纵观调查结果,让我们惊喜的是XXX公司员工整体素质较高,档案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当问及“您认为档案有多大用处?”时,有68.1%人认为作用很大,27%的人认为一般,只有4.9%的人认为没什么用处。调查显示,64.9%的人认为档案工作是全体员工的事情,而认为是档案员和公司领导的分别占29.2%、5.9%。48.5%的人认为档案工作有点难,44.1%的人认为一般,7.4%的人认为很轻松。在谈及档案的作用时,认为最重要的,参考作用、凭证作用、为决策服务分别占37.5%、33.5%和29%。认为档案能否创造效益,有77.9%的人认为能,9%的人表示否定,13.1%的人表示不清楚。对于档案工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3.9%的人认为档案无非是把资料装订起来保存,33.6%的人认为需要专业知识,是一门学问,4。4%的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活动,认为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还是占了大多数,占58.1%。从数据显示看,员工的档案意识普遍较高,对档案的概念、价值、作用及工作性质,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因而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也是积极肯定的,对档案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人占77.4%,认为只要用到时能找到就行的人只占18.5%,而抱无所谓态度的人仅占4.1%。

虽然大部分员工的档案意识比较强,但是从调查反映出的结果看,员工对档案知识的了解却是十分匮乏。曾经接触过《档案法》的只有6.9%,80.8%的人没学过,12.3%的人甚至认为国家根本就没有颁布过《档案法》。可见《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十分缺乏,这也是部分员工档案意识不高的原因之所在。员工自认为十分了解档案的占3.6%,一般了解的占68.9%,不了解的也占27.5%。为此我们特意对员工的档案基础知识进行了考查,要求在“文件、奖杯、图纸和磁盘”中选出一样不属于档案的是哪项,结果认为全部都是档案的人只有35.2%,正确率比较低。

公司对档案到底有多重视呢?在员工眼里,只有30%的人认为很重视,而61.4%的人却认为一般,8.6%的人认为不重视。可见,公司对档案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是强,还是是弱?

据我们所知,XXX公司建有综合档案室,配有专职档案员,各项规章制度比较系统完备,该成立的档案组织机构都已成立。但档案管理水平到底如何呢?经我们公司和杭州市档案局检查,在档案整理上存在着杂乱的情况,许多资料堆放在档案室内,还没有整理。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它的运作情况怎样呢?经调查,大家对档案的管理制度还是不太了解,这种人占58.1%,不了解的也占了26.9%,只有15%的人认为自己了解。认为对本部门的档案收集范围不太了解的人有59.3%,不了解的有19.1%,而了解的只有21.6%。对于档案管理制度执行,认为很好的占15.4%,一般的占78.6%,认为几乎没执行的占6%。

在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的经验是: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最基础和关键的一环,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但在职工眼中,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程度似乎差不多,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3%和38.3%。我们基本表示赞同。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员工对于收集工作的态度还是比较支持。当问到自己在处理完毕一个文件后,该怎么办时,认为会主动交给档案部门的占了66.4%,而希望自己保管的占29.8%,无所谓放哪儿的占3.8%。认为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主要制度保证的也占了大多数,占64.5%,认为靠档案员收集的占15.3%,认为靠领导重视、督促的占20.2%。至于档案收集工作为何如此困难,员工的分析是:平时没有档案收集的意识,忘了的可能性最大,持这种观点的人占38.7%。认为不知道要收集什么是收集难的原因的人占28.4%。而认为工作态度的原因的,如“这是档案员的事,与我无关”的占18.5%。认为责任心的问题的,如“档案是公司的,又不是自己的,管它呢”的占14.4%。

其实,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支持的。在问到“您认为档案统一管理有必要吗?”,回答“很有必要”的占83.4%。“您觉得对员工进行档案培训有必要吗?”,回答“十分必要”的占62.8%。“您认为档案人员有没有必要参加公司的重大活动?”,回答“有必要”的占72.8%。对档案员的收集工作持支持、配合态度的占74.4%。

不过,员工对查档案效率的问题,大部分认为一般,约占68.5%,认为很快的只占19.5%,认为很慢的也有12%。

在档案的利用问题上,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不够理想!经常到档案室查档案的只有16.1%,较少的占42.1%,几乎不去的占41.8%。而档案室经常查不到的情况还好,只占4.5%,有时查不到的情况较多,占57.5%。

另外,员工也对公司目前的档案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档案不够齐全,有时查不到工作所需的安装、改建图纸、资料,影响了工作效率。”“一、人员不足;二、没用的档案资料很多,档案管理人员不清楚是否有用。”“管理手段较落后,电脑使用程度较低。”“现在本公司有的档案管理还只是初步的,还不是很系统,制度也不够严格。”“档案管理制度不明确,需重新修订,并认真有效地执行。”

加强管理是普遍呼声

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员工对加强档案管理的呼声普遍比较高。当我们问及目前公司的档案管理水平与公司发展是否相适应时,只有36.8%的人认为“适应”,而认为“不太适应”、“不适应”的人占了63.2%。对公司在档案的投入方面,认为“不太多”和“很少”的人占了85.3%。当问及公司现在的档案工作有没有必要提高时,有83.1%的人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当问及档案工作有没有必要加强时,有82.1%人认为“需要”。大家对于把档案工作纳入考核的态度也是比较赞同,占了61.2%,仅有6.5%的人反对,32.3%的人抱无所谓态度。所以,争取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那部分持无所谓态度的人还是比较多,要做好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

建议和对策

员工对公司档案管理工作还是比较关注的,许多员工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典型的几条摘录如下:

-----外文图纸及文字说明要配中文释文;

-----加强对借出档案的管理;

-----建立计算机查询系统,像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那样,输入关键词,就可显示出你要查找的资料档案;

-----1)、提高公司员工的档案工作的认识,以制度化来保证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2)、集中一段时间,对现有档案工作进行一次认真地清理、整顿工作;

3)、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工作服务,为此希望通过清理、整顿后,把企业的档案工作做得更出色;

-----公司档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能否保管好企业各阶段

的档案,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管理好公司的档案需有

一定的文化素质及专业知识。档案能为公司提供技术、

生产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加强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制

度执行;

-----建立一套档案管理程序,由计算机直接操作,只要打开

电脑,就能一目了然了解档案资料;

-----多进行《档案法》及档案管理的培训,使全体员工具备

档案知识,制定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执行;

-----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许多员工要查资料首先想

到的不是档案室。建议档案管理透明化一点,使员工认

识档案的内容,以便工作能利用;

-----我认为公司的基层人员对档案要归档的意识淡薄,这部分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为公司和员工服务;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增强部门和管理员的自觉性,尤其是中层级;

2)、从制度上保证,强制性规范归档内容和要求、时间。尤其是在次年一季度是重点时期,一年的材料必须归档,再由管理员整理、分类、归档。如经常查阅的可以复制一份备用;

3)、加强档案管理员的责任心和提高工作水平、服务意识,主动协调、沟通和收集,深入基层部门。

针对XXX公司档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综合各方面的意

见和建议,我们提出以下主张:

一、对公司原有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增强操作性、系统性。

二、对原有的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成员进行调整,以适应目前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三、对原有档案进行重新规范整理,实现标准化管理。

四、加强计算机现代化管理,对由原来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建议采用网络版。并逐步实现档案数字化。

五、把档案管理纳入考核范围,尤其是各部门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组成人员及专职档案员,要与他们的工资、奖金挂钩。

六、加强档案管理措施,特别是收集工作,对拒不交出档案的人员以及提供不出基本资料的人员给予处罚。对到外开会或采购所带来的或形成的资料,应及时交档案室归档,报销单凭档案室盖章,方能到财务部门报销有关费用。

七、对档案管理组织机构人员进行系统的档案培训,并组织考试,凡不及格者,应进行一定的处罚。有必要时,可以组织档案知识竞赛。

八、档案网络小组要每季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公司档案管理问题,并协商解决。

九、档案工作年初要有计划,年末要有总结。

十、加强对档案库房建设,规划新建档案室,档案装具使用密集架。

十一、档案整理工作每年可以交给专业档案公司完成,不仅可以使档案工作有一个延续性,又能保持更规范的水平,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十二、加强档案的信息开发及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

情况调查报告13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xx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xx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xx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区从20xx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区**乡在20xx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xx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市从20xx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

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2001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xx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XX”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

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

(1)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

(2)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

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

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

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

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

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

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情况调查报告14

一、问题提出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的数学新增加了很多内容,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向老师抱怨说数学课本的内容和知识点那么多,老是记不住,学过就忘了。有的还说课本里的内容太简单了,能看懂,但是到考试的时候不会做题,题目跟学过的知识点联系不起来。老师也说,想不明白明明很简单的题目搞不懂为什么学生不会做,教学相当的被动。高二是高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高二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新课程改革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针对文科和理科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对新会一中高二级(全级19个班,其中有4个实验班,15个普通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调查结果更加客观,我们抽取了高二级四个普通班中的一个物理班,一个生物班,一个地理班,两个政治班共270人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对待数学的兴趣与态度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1.你觉得数学是怎样的学科?

有趣的,有挑战性的11642.80%

非常实用的5118.82%

枯燥无味的4315.87%

现实中难以用到的6122.51%

2.觉数学学习中那一个环节最难学?

概念248.96%

规律的理解9736.19%

计算和应用14754.85%

3.喜欢数学,是由于什么?

数学有趣6917.74%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来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9323.91%

数学有我想从事的事业和理想4511.57%

数学可以锻炼我的逻辑思维15138.82%

数学老师讲课很精彩317.97%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4.不喜欢数学,是由于什么?

数学太难学啦15238.00%

以前没学好,基础不好12330.75%

数学跟我理想从事的方向太远了399.75%

数学没有多大用处328.00%

咱以前的数学老师不太怎么样5413.50%

可以看出来,42.80%的同学对数学用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有趣,有挑战性的学科。这对数学老师无形是一个鼓舞,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证明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自有吸引学生的特性,只要好好的引导,适当的处理教材的内容,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学,并且学好它的,但不可否认,由于数学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教科书相对枯燥,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用到,这也造成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数学,不过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数学教科书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多采用现实生活的例子,这对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题,对于数学认为那个环节最难学,36.19%学生选了B——规律的理解,54.85%学生选了C——计算与应用。教科书只是简单的讲明概念,而规律的总结很少,有些更是总结得不够合理,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们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规律,讲解透彻,并针对规律出一些相对应的练习加以巩固。练习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仅要有简单的应用,还要要有规律的变式应用。因为要学好数学没有一定的练习是学不好的。有些学生的规律记得很熟,但是因为平常练得比较少,考试的时候稍微变一种形式或说法,他们就对题目无从下手了。这主要是平常对规律理解不透的结果。而对于计算和应用这一部分,一向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疼的环节。主要是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比较差,他们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跟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讲例题时不是仅仅讲例题应该怎么做就行了,而是讲明为什么这样做,里面运用到什么知识点,以后遇到同种类型的题应该怎样下笔,把整个例题讲透,如果有时间,把题目稍微变通一下,让学生做,并要他们比较题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基础。能否培养他们的兴趣,这将对教学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也有课本本身的因素。

在调查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17.74%是因为“数学有趣”,23.91%是因为“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将来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11.57%的学生是因为觉得“数学有我想从事的事业和理想”,38.82%的学生是因为感到“数学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只有7.97%的学生是因为“老师讲得好”才喜欢。调查的问卷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和能否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

对数学没有兴趣的学生,38.00%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30.75%的学生是因为“以前没学好,基础不好”,9.75%的学生是因为数学跟自己理想从事的方向太远了,只有8.00%的学生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用处,13.50%的学生回答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因此,如何扭转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以至改变这种现状,这将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上课语言要简洁易懂,将课本的重难点讲解透彻,把握到位;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二)对待数学教科书和作业的态度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5.是否有认真思考书中的“探究”?

很感兴趣,做了4918.56%

没什么意思,老师讲才做19473.48%

不做,只是抄62.27%

从不过问155.68%

6.你能独立完成课后的“探究”问题吗?

都能217.81%

有时能19371.75%

都不懂3211.90%

都没看过238.55%

7.你会预先看数学书本或其他书籍吗?

会4516.73%

视有趣程度而定16561.34%

从来没有5921.93%

8.每上一节课,有没有积极思考?

经常有6725.19%

有时有19171.80%

从来没有83.01%

9.你觉得数学作业难不难?

难5621.29%

一般19875.29%

容易93.42%

10.如何对待书中的习题(除老师布置的作业外)

基本上不看4215.67%

认真完成4717.54%

想看,但没有时间6524.25%

有选择的看11442.54%

11.你对书本中的“云图”和“思考”态度怎样?

能认真阅读思考,不懂就请教别人8029.85%

没啥意思,不懂就算4817.91%

没认真阅读(老师讲就看,不讲不看)12647.01%

几乎没有读过145.22%

可以看出来,很多学生没有注重课本知识,学习非常被动。对于课本里的思考题,有73.48%的学生觉得没什么意思,要老师讲了才思考。而有5.68%的学生从来都不做,只在老师评讲的时候把答案抄下去。不用说,肯定抄下去之后也不会看的,不求甚解。这样老师讲了一点效果也没有,考试遇到相同类型甚至一模一样的题目也不会做。所以改卷的时候,老师们老是想不明白这样的题明明已经讲了很多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同学做不出来。而对于课后的探究题,有71.75%的学生会偶尔做一下,而只有7.81%的学生都能认真完成的,概率少的可怜,有高达11.90%的学生一点都不懂的。会预先看数学课本或相关书籍的只占16.73%,视兴趣而定的有61.34%,也就是说他们如果觉得某一节特别有趣或者突然心血来潮的时候会看一下数学书,那么作为老师是不是要祈求他们有兴趣的时间多一点呢?上课情况更是糟糕,上课有时思考的就占了71.80%,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上数学课经常开小差的,所以造成有些学生有时没有听到解题的重点,所学的知识不够连贯,串不起来。对于作业的难易程度,有75.29%的学生认为一般,也就是说一般都会做。一般作业题都是书本里的习题,跟例题差不多,难易幅度较小,但是居然有21.29%的学生认为是难的。也就是说有多于五分之一的学生对于书本的基本内容是不掌握或者是掌握得不够好的。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够透彻也是另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学生对于课后习题的态度也令数学老师捏一把冷汗,只有17.54%是认真完成的,人数少得可怜,而42.54%的是有选择的看,有24.25%的是想看但没时间的。对于没有时间的学生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本不熟悉,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太多了。对于书本“云图”和“思考”有47.01%的学生是没认真阅读的。这对数学老师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是一间重点高中,情况尚且如此糟糕,如果是一般的高中,情况更是不堪设想。作为一个数学老师,真为现在的学生的数学前景感到担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学校的功课太忙了,他们没有时间做呢?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搞素质教育,高中生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课程越来越紧,能花在数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更主要的是他们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心里想着反正老师都会讲的,到时抄就好了。动脑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学生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差。还有新课程改革,注重感性思维的培养,理性思维的锻炼相对减少了。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主要可以从备课和课堂气氛的调动入手。首先备课要充分,备课不仅要备例题,还要备一些有针对性有层次感的习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整节课的内容要充实紧凑,让学生觉得有一种课堂上能学到很多东西,不听就会很浪费的感觉。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的学科,理论性很强,没有文科那样来得生动,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尽量讲得生动幽默一点,尽量把课堂气氛搞得活泼一点,适当使用多媒体,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从心里上接受数学,喜欢数学。其次,还要对学生要求严格。每次布置完作业后,都布置剩下的习题要求他们做练习,不定时检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习惯,以后不布置也会自觉做习题了。

(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情况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12.你认为书中每一章小结一栏怎样?

比较有用,能帮助我总结8732.58%

有一点点用,但总结不够11844.19%

有用,但是很难总结2810.49%

没有感觉3412.73%

13.学完相关知识后,有没有自己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经常有3111.57%

有时有16461.19%

从来没有7327.24%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书本中的小结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也就是说每一章的小结或多或少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个小结,怎样去对待每一章或是每一个知识点的小结归纳,从第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有32.58%的学生觉得书本中总结得还可以,有44.19%的学生觉得总结得不够,有10.49%的学生觉得很难把这些总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12.73%的同学就是没什么感觉,而从第二组数据里可以看到,能够真正自己把知识总结出来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只有11.57%的同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老师要在学完每一章或是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帮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习惯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14.你学习数学的方法是?

每天安排复习114.23%

有课当天安排复习4115.77%

有时间就安排复习,没有规律15961.15%

仅考试前复习4918.85%

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的高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间安排上都不是那么的有规律,每天都安排时间复习的学生几乎是没有,好像有一种“即兴”学习的感觉,那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当前的中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他们不但需要学习数学这一科,还要学很多的科目,那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行真正的素质教学.其次就是要从学生方面加以突破,因为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五)课外参考书的调查分析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15.还买过其他的数学参考书吗?

有一两本,且利用过10137.83%

有,但是没有利用过8531.84%

几乎没有,仅老师和教材讲的已经足够8130.34%

16.参考书的来源自己买,用以补充老师教材的不足

常用5922.18%

集体买.多用之17565.79%

父母买,少用之155.64%

能有课后答案才重要176.39%

17.你对你们数学所用的“世纪金榜”的态度怎样?

认真阅读,自己争取时间完成5520.75%

置之不理155.66%

在老师的督促下才做6123.02%

很想做但时间不够,题目相对难13450.57%

可以看到,买过一两本并且利用过参考书的学生只有37.83%,而认为老师和教材讲的已经足够和几乎不利用参考书的竟然占总人数的62.18%!其中,有22.18%的学生是自己去买参考书来补充教材的不足和开阔自己的见识的;有65.79%的学生主要靠集体订阅或教师推荐的方式去购买参考书的,并且还经常根据课程的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上述这两种情况在如何面对《世纪金榜》的态度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只有20.75%的学生是自己认真阅读,争取时间独立完成的;而高达50.57%的学生都表示很想做但时间不够和题目相对很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参考书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如何处理参考书的问题上应因人而异。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参考书的重要性,而应该让其从教材做起,只有吃透了教材,掌握了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能逐渐形成系统的数学思维;对那些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应重点引导其根据课程的进度及时完成一定量、一定难度的课外习题,这对锻炼思维的严密性和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再严格要求优等生,争取广泛的中等生,重点辅导后进生,因材施教,这样每一位学生的成绩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六)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18.与旧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更注重知识的应用,你有什么看法?

激发我对学习的兴趣4717.80%

知识跨度大,难掌握12246.21%

过于感性,减弱了知识的严密性249.09%

对新旧教材没什么认识7126.89%

由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B或D项,而选择了A和C项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26.89%。这说明了,学生在对新旧教材选材的方向、内容的变化等方面的关注、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以至很难“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新旧教材没什么认识”;而面对课本环节之间的联系、内容跨度的变化则是深有体会的。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学生在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难题,简单的说,学生是在处理如何构建数学模型的问题上感到很棘手,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问题,这将是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正视和急需解决的难题。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并围绕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七)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题目选项人数百分比(%)

19.你对接下来学好数学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因为我的数学基础还可以8331.44%

有信心,因为我对数学有兴趣9034.09%

没有信心,我的基础不好4015.15%

没有信心,我感觉自己的理科思维不行5119.32%

可以看出,目前65.53%的高二学生在对学好数学都是具有一定的信心,在这一部分学生当中,大概一半是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可以而具有一定的信心,另一半是因为自己对数学感兴趣而有信心。有信心学习才有动力,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好老师。调查结果表明高二学生对学好数学是否具有信心主要取决于其数学基础的厚薄,故这种态度很难产生恒久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对那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日益递减以至开始厌恶数学的主要根源。这样势必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的运转,以至于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思想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其次还要经常和他们聊天以了解其思想的变化,并及时给以鼓励和帮助。

三.小结

调查问卷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喜欢数学,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一门学科,但是学起来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2)相当多的学生不注重课本知识,课后少做习题,甚至不做习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基本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的学习三步曲。

(4)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上课听课的质量不高。

(5)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效率不高。

(6)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总结,归纳出一套自己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7)新课程标准的课本知识跳跃性大,习题难度大,内容多,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四、建议

针对目前高二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使他们养成每节新课前都要进行预习的习惯,从而了解下节课教师上课的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2)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培养学生课后先看书再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真正理解上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再运用掌握的知识去完成作业加以巩固,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3)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对老师批改的作业要及时了解,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及时订正。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杜绝“治标不治本”的订正方法。对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决不轻易放过。

(4)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测验中临危不惧,潇洒应对。靠临时“抱佛脚”去应付测验是无法真正提高学习成绩的。

(5)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学生的观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主动养成积极的学习。

(6)教师应探索新课程教学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

  调查成员:韦清枚黄沃锯钟喜亨莫宗迪

  科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2XXX年XX月XX日

情况调查报告15

前言

本组采用问卷法,在5月以随机整群抽取99名我校大学生为被试,以贝克抑郁自评量表作为调查,就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大学生的抑郁情况,介绍形成抑郁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大学生抑郁状态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抑郁大学生抑郁自评量表显著性检验

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约50%-80%的自杀个案是抑郁患者所为。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的群体。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问题已进行了调查研究。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其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以上调查均反映出大学生存在较高的抑郁状态,应引起关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湖南师范大学中随机整群抽出文、理本科大学各年级学生共99人,其中男生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24.24%;女生75人,约占总人数的75.75%。低年级(包括大一、大二)为34人,约占总人数的34.34%,高年级(包括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为65人,约占总人数的65.65%,科目分布上,理科为15人,约占总人数的15.15%,文科为77人,约占总人数的77.78%,工科为7人,约占总人数的

7.07%。

(二)调查方法

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是专门评测抑郁程度的。整个量表包括21组项目,每组有4句陈述,每句之前标有的阿拉伯数字为等级分。被测者可根据一周来的感觉,把最适合自己情况的一句话前面的数字圈出来。全部21组都做完后,将各组的圈定分数相加,便得到总分。依据总分,就能明白无误地了解自己是否有抑郁,抑郁的`程度如何。结果:总分小于10分:表示很健康、无抑郁;

总分10分15分,表示有轻度情绪不良,要注意调节;

总分大于15分者,表明已有抑郁,要去看心理医生了;

当大于25分时,说明抑郁已经比较严重了,必须看心理医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分在10分及以下的人数为71,约占总人数的71.71%,总分在10-15分的人数为7,约占总人数的7.07%,总分大于15-25之间的人数为7,约占总人数的7.07%,总分大于

25的人数为4,约占总人数的4.04%。

(一)男女生抑郁自测结果对比柱状图

图表分析1:由表可知,在此次调查的99人中,显示无抑郁症状的男女生人数均占多数,其中男生约占其总数的83.33%,女生约占其总人数的68%。男生比例高出女生15.33%。表明有轻度情绪不良,需要注意调节的男生占其总人数的12.5%,女生约占其总人数的18.7%,女生比例高出男生6.2%。表明已有抑郁,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男生为0,女生约占其总人数的9.3%。表明抑郁已经比较严重,必须看心理医生的男生占其总人数的4.1%,女生占其总人数的4%。此项男女比例相当。可以看出,在此次的随机调查中,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比率男生高于女生,轻度抑郁比率男生低于女生,而重度抑郁比率则男女相差不大。

图表分析2:由此图可已看出,高年级心理健康率高于低年级,约高6.2%,处于轻度情绪不良及出现抑郁状况的比率里,低年级均高于高年级,共高出约7.85%,而重度抑郁率,高年级则又略高出低年级1.71%。这组数据中低年级的抑郁倾向要高于高年级,但是高年级患严重抑郁比率更高,可见年级对抑郁分布而言并无明显影响。

图表分析3:此图显示了此次调查的科目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文科总人数77,有抑郁情况的人数约占其总人数的31.1%,理科总人数15,有抑郁情况的人数约占其总人数的33.3%,工科总人数7,有抑郁情况的人数约占其总人数的28.5%,各科抑郁比率相差不大。

三、原因分析

(1)人格问题

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主要体现为性格与情绪障碍,任性、自私、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抑郁等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寂寞感是大学生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不少大学生都有过孤独、苦闷的情绪体验,但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苦闷情绪之中就很容易产生抑郁。

(2)情绪问题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当他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没有得到别人的充分肯定时,就容易产生抑郁。(3)人际关系问题

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另外,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与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完善,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有直接关系。

(4)情感问题

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对恋爱问题不成熟、不稳定。大量个案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抑郁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5)学业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感到过学习的压力,但如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抑郁、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就业问题也对高校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招聘单位总是优中选优,对应聘者素质要求较高。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多数学生从入学起就不得不考虑就业这一令人沉重的问题。这些都易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抑郁等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6)贫困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活上的窘迫感、交往中的自卑感、对家人的欠疚感、对现实的无奈感。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抑郁等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7)其它原因

生活适应问题、生理原因、遗传因素、长期的使用药物、不合理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产生抑郁情绪。

抑郁的产生不仅有社会因素、生理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国内学者郭力平在对中学生抑郁的研究表明:抑郁组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的学生。说明抑郁组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个体,理解社会问题、按常规正确解决外界社会事件的能力是相对偏低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间的认知不协调,引导动机在解决问题失败以后,个体将产生消极的适应。它往往失望、悲观、情绪的低落,以及与进一步产生的负性认知相联系,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四、建议(或对策)

(一)调整个体的期望值

患抑郁症的大学生往往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社会期望,而对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事件的不正确的认知和不正确的期望,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改变对自己、对社会的错误认知,既不盲目乐观,也不低估自己,从而合理地确定活动目标,使自己保持自信而不自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良好心理状态。

(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关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认识抑郁的症状特征及诱发因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此外,应充分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衔接,因为大学生很多的心理问题是在中小学阶段产生的。

(三)合理进行自我调节

当出现抑郁情绪时,大学生可以自己采取方法,及早排除不良情绪。如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理情疗法中的排除不合理思维,实现疗法中的自信训练,此外渲泄法、自我暗示法等也是大学生们自己能采用的排除抑郁情绪的有效方法。

(四)增进交流、搞好人际关系,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纠正交往中的认知偏差;通过自我暗示法、转移法和合理渲泄法等方法进行自我调适,消除交往中的不良心理,保持良好心态。

(五)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高校应完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查。辅导员应成为大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减少学生的孤独、寂寞感,关心帮助他们。

结语

总之,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抑郁对人类造成的精神痛苦是难以估计的。而大学生(尤其是19~20岁)正处于抑郁发生较多的特殊阶段,学校作出有效减少大学生抑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至关重要。深入对抑郁心理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干预进行研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主要症状】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3、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本文链接:https://www.caihuawu.com/bgxz/baogao/n1yymw.html

Copyright © 2024. 才华屋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14756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